close

說實在我不知道胡姓專家要講啥,不過裡面引到的Bjorn Lomborg,查了一wiki記載的事蹟倒是很有趣...尤其是那段科學家社群之間的大亂鬥...不過這個不重要...
基本上統計只有相關,關連的問題,很難推倒出因果關係,因為中間可能會有些中介便項或是單純的巧合八拉八拉的,所以某位諾被而得主才會去質疑抽煙跟得肺癌的研究報告,我那愛抽煙斗的老闆很愛引這段軼事。
第二個是蓋公路跟經濟發展的爭議跟Bjorn Lomborg的觀點一點關係也沒,不知道胡姓作者引他的觀點是是想證明啥。多蓋幾條公路是不是會造成溫室效應,導致人類滅絕這可以討論,但開了公路會影響當地環境生態卻應該無疑義,這已不是Bjorn Lomborg質疑那些環保份子統計推論的問題,而是要嗎你就保存古蹟,要嘛就拆古蹟開馬路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報導時要平衡報導,根據wiki報導,He has claimed to have been a supporter of Greenpeace. When challenged that Greenpeace had no record of his ever being a member or supporter, he stated that he had given money to Greenpeace collectors。帥哥叫受後來也承認說他不是綠色和平的成員啊哪來跑出這個描述 『龍伯格是綠色和平成員,堅貞的素食者,連魚肉也不食,卻寫了厚厚的五百多頁』,寫得他好像急流勇退,增加他立論的真實性,基本上根據wki的描述,他是徹底的政治學專家,專長是選舉與民意調查研究,統計能力是很強沒錯,不過也是理性選擇的專家。提到了理性選擇,用屁股想大概也知道他原本的價值立場跟他肚子裡裝啥墨水。



中國時報 2007.05.18 
觀念平台:條條大路通環保
胡晴舫

    波蘭跟歐盟抗上了。隨著歐盟版圖擴大,東西歐交通吞吐量日增,波蘭政府想要新建一條公路。問題來了,這條路將經一地美麗河谷,位居一處歐盟劃為自然保護地的古老森林。波蘭宣稱,路不這麼走,繞個大彎,將會破壞更多農地自然,築路成本過高,但若不開路,無法帶動波蘭經濟貧困的弱勢地帶。歐盟再三告誡,華沙仍置之不理,歐盟於是決定把波蘭政府提告歐盟法庭,而波蘭決定舉行公投,以民粹主義姿態抗爭到底。

    波蘭農民生氣地說,「歐盟要我們保持落後。那些歐盟官僚又不住這裡。那些自我標榜的環保人士告訴我們,這種事他們最懂。都是歐盟的陰謀。」

    聽起來很熟悉?

    台灣蘇花高爭議演變至今,儼然是台北菁英與花蓮鄉親的貧富對抗,環保主張與經濟主調經典地互不對話,經政黨語言反覆折騰後,環保善意聽起來居然像在幫有錢人蓋他們的後花園。

    誠然,如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常說,開路不等於建設。蓋了蘇花高,不見得能發展經濟,外來車流卻將汙染台灣「最後淨土」。更別提這條路還要穿過台灣島的龍脈,挖斷萬年水脈,破壞原始生態,物種可能滅絕。然而,反對興建者卻無法回答花蓮鄉親想要在地讀書就業的渴望,叫他們停挖砂石,卻不能給他們另一根釣魚竿。觀光大旗像根花稍胡蘿蔔掛在前頭,但是,以一個不開車上路的旅客角度來看,目前花蓮根本沒有交通動線供旅人來去自如,空有大自然寶藏也無法轉換成觀光資源。

    我向來以為,道德勸說不足以服人。我們住在台北市的人,只不過因為環保署想要針對停車不熄火超過五分鐘的車輛進行罰款,就已經高聲跳腳,報紙社論及環保團體都抗議立法過嚴,又怎能把自己的環保贖罪卷買單到花蓮人身上。

    丹麥學者龍伯格(Bjorn Lomborg)二○○一年出版了史上最具爭議的環保著作《懷疑的環保份子》,龍伯格是綠色和平成員,堅貞的素食者,連魚肉也不食,卻寫了厚厚的五百多頁,蒐集了三千多條註解與一百八十二個圖表,宣稱西方世界近來其實只有變得更好,而不是環保人士所宣稱的那般慘烈。他批評古典環保學家如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艾希利(Paul Ehrlich)等人,搞了所謂四條環保「連禱文」,即自然資源即將枯竭、人口太多以致糧食不足、各式物種逐漸滅絕、水與空氣都嚴重汙染,因此,人類在地表上的活動只在毀滅我們的地球。

    龍伯格說,問題是,數據並不支持這些教條。事實上,羅馬帝國以降,自然資源只有更多,而不是更少;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長壽卻生育減少,因為科技發達,餵飽了大部分人口;在未來五十年內,只有百分之零點七的稀有物種會消失,而不是以前相信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五十;至於最後關於工業發展汙染空氣、因此應該減緩經濟發展的說法,龍伯格主張反而應該加速。他不否認全球暖化趨勢,他以為更大的危機是人類沒能好好處理問題。

    可以想見傳統環保論者對龍伯格著作的激烈反對,但龍伯格關心人類全體福祉,他以為唯有所有人活在一個壽命更長、食物更充裕、人人更平等、閒暇時間更多、風險更少的世界裡,環保議題才能被更有效解決。西方社會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點。同理,當西方國家極力攻擊中國的瘋狂發展,不如協助中國趕緊通過這個階段,脫離貧窮,提升品質,減少汙染。

    發展落後未必是有效的在地保存,更何況花蓮其實有城有鎮有人,並不是一塊純粹的荒野空山。要解決環保議題,恐怕還是得先從在地人的經濟生活著手。

    我住台北市,我為花蓮人請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okc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