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罵政論節目是台灣的亂象,把他講的不堪入目,罪大惡極,不過我還是要幫政論節目講幾句公道話。
如果突然沒有政論節目的話,我想我的家庭生活會很慘,我家兩老如果每天沒有看上幾個小時的話,生活一定很無趣,自然而然開始關切起我的一舉一動,那我就會很痛苦,憋不住的話可能爆發嚴重衝突。為了證實我的恐懼,我腦中不禁想起我爸住院那段時間曾經發生的一個小片段。
在醫院中房間裡都有一個可折疊式輪椅讓人推著病人出去閒晃曬太陽,有一次剛推著輪椅送老爸回房間吃飯時,老爸坐上病床後突然覺得輪椅擺在病床旁很礙眼,要我把輪椅折起來要放在一旁,身為兒子的我當然馬上把輪椅擺在我覺得最適合地方,我還沒擺好他覺得不妥罵了我一下怎麼這樣擺,然後又要我擺到第二個地方,他看看不妥又下來親自擺在第三個地方當然又是罵了一頓連這都不會擺,後來還是覺得不妥又要換地方,擺來擺去,折騰了老半天終於擺回我第一次擺了地方,顯見他真在醫院真得很無聊。
所以我很慶幸現在有大量的政論節目可以吸引他們大部分的目光,不置於讓他們太無聊來關心我。
曾經想過為啥他們那麼愛看政論性節目,後來想想是台灣社會缺乏適合他們的休閒娛樂,他們一輩子忙於工作與材米油鹽的,不但沒有啥宗教信仰可依靠,以前封閉又單調的社會也沒啥環境去培養特殊的嗜好,目前更沒有錢去打高兒夫球(都怪兒子太不長進賺不了大錢)。所以看政論節目就成為他們最主要發洩精力排遣時間的管道了,台灣政論節目結合職業運動的對抗競爭跟福音傳節目的煽動特質,當融入其中時自然會有充滿發洩的快感與亢奮。
就像美國職棒一樣,一邊看著一邊罵著對方是邪惡帝國,或是聽著大師罵著支持墮胎者下地獄生的小孩沒屁眼八拉八拉的。所以政論性節目的存在只不過意味著台灣缺乏多元化的休閒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樂此不彼全神貫注的休閒活動,可能看政論性節目的人口會較少一點。
就像早被遺忘的結構功能論所講,所有存在的社會制度都有其目的跟功能。
如果沒有政論性節目,其實台灣可能會更苦悶,台灣有現在那個比賽組合有藍綠大戰那麼刺激。有那個職業運動可以取代政治對抗,讓人持續亢奮。
可是這根聽英語有啥關係勒,主要是因為我最近整理房間把以前買的英語雜誌CD拿來聽,每天晚上都很任真給他聽個一兩個小時,反正也沒事幹,雖然大部分內容都是有聽沒懂,但我堅信小狗叫聲聽久了就聽得懂小狗在講啥的實際案例分析,所以還是很勉強的堅持下去(雖然心中充滿疑慮與困惑),剛好聽著聽著很專注時被我老爸的尖銳的罵聲嚇到,接著我媽也是一頓罵聲,感覺好像聽到含狗踢足球作弊時,人們發出的幹聲。